近日按天配资,行业分析人士 “RD 观测” 发布的数据显示,iPhone 16 系列(含 16e 共 5 款机型)今年上半年(截至 2025 年第 26 周)在中国大陆的总销量达 2982.3 万台。
从销量排名来看,各机型表现差异显著:
iPhone 16 Pro Max:1185.8 万台,占比 39.8%,成为最畅销机型;
iPhone 16 Pro:1091.1 万台,占比 36.6%,位居第二;
iPhone 16 标准版:605.7 万台,占比 20.3%,排名第三;
iPhone 16 Plus:82.6 万台,占比 2.8%,位列第四;
iPhone 16e:17.1 万台,占比仅 0.6%,销量创历史新低。
不难看出,iPhone 16 系列的销量由 Pro 系列高端机型主导,两者合计占比高达 76.4%,呈现出 “价格越贵、销量越高” 的特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价机型的遇冷态势。今年 2 月发布的 iPhone 16e 虽定位入门级,但销量表现惨淡,不仅创下系列新低,甚至远低于当年销量遇冷的 iPhone 13 mini。
iPhone 16 Plus 的市场表现同样低迷。自去年 9 月上市以来,8 个月累计销量仅 82.6 万台,平均每月销量约 10.3 万台。
鉴于 Plus 系列持续疲软,苹果计划在今年的 iPhone 17 系列中取消该机型,转而推出全新的 iPhone 17 Air 作为替代。
这款新机以 5.5mm 的机身厚度成为苹果史上最薄机型,但设计上也做出了不少妥协。比如,电池容量不足 3000mAh、单摄像头、单扬声器且仅支持 eSIM 虚拟卡等,其能否扭转 Plus 系列的销量颓势仍需观察。
不过,并非所有低价 iPhone 都销量不佳。例如 iPhone 16 标准版占比超 20%,市场表现尚可。
此外,今年 618 期间,已上市 3 年的 iPhone 14 老机型也出现热度持续攀升,虽无具体数据,但从销量排名第六的成绩可见其市场认可度。
深入分析销量差异的背后,可以发现定价策略与优惠力度是关键因素。
以 iPhone 16e 为例,官方起售价 4499 元,叠加国补后 3999 元起,电商平台优惠仅两三百元,整体优惠不足 800 元。
iPhone 14 热销也是如此,618 期间降至 3000 元以下,相比官方停售前也有超过 1500 元优惠幅度。
作为对比,原价 5999 元起的 iPhone 16 标准版,经国补与电商优惠后低至 4200 元左右,直降近 1700 元。
而 Pro 系列的热销更凸显了 “降价幅度决定吸引力” 的规律。原价 7999 元起的 iPhone 16 Pro,618 期间 128GB 版首次降至 5999 元起,叠加国补后到手价 5499 元(部分渠道更低),直降超 2500 元,瞬间引爆市场。
iPhone 16 Pro Max 虽因定价超 6000 元不支持国补,但电商平台优惠力度很大,618 期间起售价低至 7500 元左右甚至更低,较原价 9999 元直降 2499 元以上。
这种 “价格越高、销量越高” 的现象,本质是 “优惠力度越大、消费者越青睐” 的市场选择——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当然,这背后离不开苹果的有意引导。其实并不是 iPhone 16e/16 Plus 本身没吸引力,而是 Pro 系列的降价幅度显得更划算。如果 iPhone 16e 的起售价能降到 3000 元左右,甚至更低,我敢断定其市场表现会截然不同。
对此按天配资,小伙伴们怎么看?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易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